1.小龙虾的形态特征
小龙虾体长而扁,躯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共有21 节, 其中头部6节, 胸部 8 节, 腹部包括尾部 7节。 头胸部附肢 13 对,头部 5 对,前 2 对为触角,后3 对为口肢;胸部 8 对,前 3 对为颚足,后 5 对为步足;弟一触角为小触角,弟二触角为大触角,具有感官功能;口肢用于咀嚼食物; 5 对步足中前 3 对为钳状,弟一对粗壮发达;腹部附肢 6 对,不发达,又称游泳足,不发达。 雄性个体弟一、二对腹肢变为管状交接器,雌性个体弟一对腹肢退化。 尾肢十分强壮,与尾柄一起合称尾扇 。
2.小龙虾的栖息行为
小龙虾多栖息于湖泊、池塘、河流和沟渠等淡水水域,可以在河边、岸边用螯足挖洞造穴,繁殖生存。小龙虾对水体的溶氧适应能力很强,一般溶氧不低于1.5 mg/L 就能正常生长。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来, 而且可以借助水体中的漂浮植物或水草侧卧于水面, 利用身体一侧的腮呼吸维持生存。 小龙虾对水温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生长水温范围为 10~30 ℃ ,最适水温范围为 16~28 ℃ 。 当水温低于 10 ℃ 时,小龙虾潜入洞内越冬;当水温高于 30 ℃时,小龙虾则躲入深水或洞穴避暑 。
3.小龙虾的掘洞行为
小龙虾有掘洞的习性,一般在天气炎热、寒冷等不利于其生存或者繁殖的时候便会在水边打洞以躲避不利环境或者产卵。 李浪平 对小龙虾洞穴的形态结构、分布密度、影响因素、温度变化和繁殖等进行了观察总结, 发现小龙虾掘洞时间在黄昏至翌日清晨,持续掘洞时间为 6~8 h ;体长 1.2 cm 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在 10~20 cm ,掘洞时间也只要 6~8 h 。 小龙虾的洞穴通常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 其中多数( 85% )洞穴是简单的,只有一条隧道, 位于水面上、 下 10 cm 之间; 少数( 15% )洞穴较复杂,有 2 条以上的隧道,位于水面以上 20 cm 附近。洞穴的密度为 2.8~5.6 个 /m 2 。每个洞穴中一般有 1~2 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 只虾。
4.小龙虾的蜕壳特性
小龙虾是通过蜕去旧壳, 身体变软后快速吸水增大,新壳形成并硬化来增长的,因此其体长增长呈阶梯状 。 小龙虾从孵出到仔虾要经过多次的蜕壳, 仔虾再经多次蜕壳才能达到性成熟, 性成熟的雌、雄虾蜕壳次数急剧减少,老龄虾基本上一年蜕壳一次 。 唐宁等 的研究表明,复方中草药对小龙虾蜕壳生长具有显著作用,饲料中添加 2% 为宜。 殷海城研究发现通过切除眼柄可以促进小龙虾生长。曹丽娟等通过添加蜕壳促长素、蜕皮固醇、甲壳素、天然植物性中草药来促进小龙虾生长,并总结出光照、温度、盐度、溶氧等对小龙虾生长的影响。
5.小龙虾的繁殖特性
小龙虾交配季节一般在 5 — 9 月, 6 — 8 月为高峰期,一次性产卵,一年只产一次卵,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 7 — 10 月,高峰期为 8 — 9 月 。 一尾雌虾的抱卵量一般在 200~300 粒 。 交配体制属于繁殖行为学中的luan交制,雌雄性比较为松散,存在普遍的重复交配现象;同时具有明显的穴居性,掘洞行为是小龙虾一个显著突出的生态习性, 繁殖季节掘洞强度显著增强,掘洞目的主要为雌虾产卵孵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