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职教中心

所 在 地:
山东 德州市 齐河县城阳光路601号
营:
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电子、计算机、服装、汽修、化工等十四个专业
暂无分类

学校始建于1982年。2006年,齐河县第二职业中专、齐河县技工学校并入齐河职专;2007年,学校晋升为德州市工商中专(目前一校两名)。

目前,学校占地331亩(其中职业中专主校区251亩,包括刚刚划拨的97亩建设用地;原技校校区29亩;原二职专校区51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建有30个实验实习室和实训车间。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等 14个专业。机电、数控、畜牧兽医是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等三部委确立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020万元;被发改委等三部委确立为2011年中央资金支持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资金支持600万元。

学校生源以本县为主,周围其他县市也有部分同学慕名而来,但往往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限制。外省生源主要是东北三省学生,原因是“闯关东”情节,很多学生爷爷奶奶在山东。

学校毕业生去向:一是县内企业;二是青岛、烟台、威海等胶东城市;三是北京、天津大中型企业;四是宁波、杭州等就业环境和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城市;五是部分学生到日本就业。

学校与中芯国际、诺基亚、天津三星、中国重汽、青岛软控精工、青岛特锐德电气等12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签定了就业协议,建立起稳定畅通的优质就业渠道,毕业生纷纷被国内知名企业预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9%以上,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均达到90%以上。

学校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特种安全作业人员培训等,年培训能力2000人左右。

近年来,学校提出了“黄金素质,钢铁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实施了“爱心工程”、“名师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优化课堂工程”、“素质教育工程”和“优质就业工程”等“六大工程”,成功探索出“德育学分制”学生评价模式,大力推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专业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坚实保障

教师是学校的根本,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学校多措并举,打造了一支为人师表、乐业敬教、业务突出、拼搏实干的优秀教师队伍。一是大力实施“爱心工程”,转变教师的人才观念。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欣赏每一名学生,全方位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树立自信,让基础好一点的学生有成就感,绝不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有失落感。二是用好“三个培训”,加快教师能力提升。1、校本培训。包括青年教师教学常规培训,技能提高培训和班级管理培训。2、外出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立足于观念更新和技能提升,带着课题参加学习,培训结束必须取得“四个一”——即取得相关专业技师证书、做一场精彩报告、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在实习实训车间上一节公开课。并将教师的培训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和评职晋级挂钩。3、“请进来”。聘请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和能工巧匠,来校“传经送宝”。三是做好学期教材过关考试和技能达标考核。对文化课教师进行教材过关考试,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过关后,还要参加专业技能操作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评优选模,下一学期开学之初还要进行补考。四是立杆树标,开展“职教名师”评选和“课改标兵”评选。评选标准涉及教学常规、学生评教、教学成绩、教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内容,“职教名师”和“课改标兵”在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课时补贴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享受最高课时补贴和带薪休假,“职教名师”任期两年,“课改标兵”任期一年,均实行动态管理。五是出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教师超学历进修、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技能大赛和开展教科研活动。

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教师的92%。三年来,先后有60多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骨干师资培训,2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人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和省级优秀教师,23人被评为德州市优秀教师和德州市教学能手。

(二)改革创新,不断探索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一直都在沿袭着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既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更忽略以人为本、学生主体、实践当头,再加上少设备,无实习,教师教无亮点,学生学无兴味,致使培养出的学生素质低、技能差,就业单位不欢迎,就业时间不长久,社会、家庭不认同,学校本身丧失了吸引力。所以,我们认为: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因素尽管千头万绪,其中的根本因素就在学校本身,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课堂,就是专业教学。

1999年开始,我们学校广大一线教师就从教学根本上寻求改革。1999年到2003年,我们提出了“低起点教学,分层次指导,大密度训练,目标化考核”的专业教学思路。2003年到2006年,又提出了“简化文化课,深化专业课,浅化理论课,强化实践课”的“四化”改革。从2006年开始,经过反复论证,历经各专业、多名教师、多次课堂试验,我们探索出了“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专业教学模式。

所谓“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就是模糊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的界限,使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甚至统一。“课堂车间化”要求课堂创设车间的氛围,教师要有师傅的意识和视角,要有师傅的思维和能力,像面对工人一样来谋划教学,要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前提来组织教学,讲理论要联系实际,广泛使用实物、模型、仿真软件、图片、影像资料,通过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来阐述理论传授知识。即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车间课堂化”要求车间创设课堂的氛围,教师要有逻辑的思维,要结合学生这一实际来组织实践,并做到以掌握操作技能为前提来组织教学,练技能要实践联系理论,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即实践联系理论,生产结合教学。

“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教学模式的本质是“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教学模式需要两大基本条件。一是实验实习室和实训基地。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陆续建成了30个实验实习室和实训车间,基本完成了设施“硬件”建设,满足了“双化”改革需要。在此基础上,依托数控、服装等设备和专业优势,成立了数控、服装等校办工厂,大胆引进企业,引进管理,引进设备和资金,引进人才,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一,创新尝试教学生产一体化,不断扩大实习实训规模,为“双化”教学创设了越来越优越的实习环境。第二个基本条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提出“口硬手更要硬”的口号,五招并举,全力打造“双师型”队伍。一是到企业岗位实践。二是师傅传、帮、带。三是外派参加省级和国家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四是强化技能。五是技能竞赛引导。

201110月,《“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专业教学模式的应用》顺利结题。学生实践技能合格率连续三年达到98%以上。在2010年、2011年德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年获得中职组团体冠军,并连续两次获得13个项目的9项冠军。在山东省技能大赛中,也取得良好成绩。

(三)强化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突出素质教育。把“黄金素质,钢铁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把德育教育纳入第一课堂,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礼仪、法制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让德育渗透到全程教育中去;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做人52条》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建各种文艺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建各种专业兴趣小组,课余时间将所有实验实习室和实训基地开放,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修双专业、多专业,90%以上的毕业生拥有2-3个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成功探索出“德育学分制”学生评价模式。“德育学分”由素质学分和学业学分两部分组成,素质学分包括爱护公物、文明礼貌、纪律考勤、健康消费、集体活动等,学业学分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比赛成绩等,不以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以学分评定学生。学分是学生评优、毕业鉴定、就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三是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这一德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励志信”、“我们有话对你说”等书信形式进行激励成功教育,学生每天预备铃后三次朗诵“励志信”,写出阅读心得;并反思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完成成长记录。导师每天都要批阅成长记录,和学生进行书面交流。导师还要定期不定期地和学生进行面谈,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20109月我校被评为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德州市精神文明单位。

(四)突出就业保障,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瓶颈

我们始终把就业安置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来抓,创新思维,多措并举,完善机制,加强服务,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一是就业承诺。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就业承诺书,负责将毕业生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对就业情况不满意的,可多次安置,直至满意为止。对学习基础好又有升学愿望的学生,毕业时可参加对口高考,截至目前,已有2000多名职教学生升入对口高职院校,高职本科升学人数占到全市的一半以上。对考试仍不能升入高校的学生,继续负责推荐安置就业。二是订单教育。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制定严格的企业选择标准,对企业全面摸底调查,签订长期用工协议,建立稳定畅通的就业渠道。三是就业指导。将就业与创业教育全程纳入课程体系,选配就业指导教师,采取辩论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模拟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就业指导教育,并定期邀请大型企业人力资源专门人士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形势,把握就业趋势。四是跟踪服务。实行免费跟踪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劳动保障维权服务、职业指导服务,定期回访,及时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建立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让学生、家长和企业三方满意。五是在境外就业和留学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学校服装、电子、焊接等专业先后有60余名毕业生到国外就业,3年纯收入在30万元人民币左右。有20多名同学赴韩国留学。学校被省商务厅确立为外派劳务培训基地。


主要产品:
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电子、计算机、服装、汽修、化工等十四个专业
公司名称: 齐河县职教中心
电话号码: 0534---5399003
传真号码:
联 系 人: 招生就业办公室
手机号码:
微信:
所在地区: 山东 德州市
详细地址: 齐河县城阳光路601号
邮政编码:

地址:齐河县城阳光路601号联系电话:0534---5399003  访问统计:2319
商机B2B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Copyright © 2014-2024 shangjib2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商机B2B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